晚走路=智商低?你家孩子多大会走路?
发布时间:2023-12-28来源:本站浏览量:

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,是怎么学会站着的?学走路的?学习站立、走路都是成长的技能,虽然很多家长都知道,孩子有自己独立的发育规律,不要和别的孩子做比较。但看到身边同龄的孩子都已经学会了爬、走,而自己的孩子却还没有要站立的意思,晚走路=智商低?作为家长的内心是十分着急的。

宝宝走路的早晚究竟和什么有关呢?是不是晚走路的宝宝就真的比别人笨呢?

其实大约在7个月的时候宝宝就开始出现行走敏感期,起先宝宝会表现出强烈的行走意愿,拒绝坐着。

是的,小家伙已经不满足于地面活动了,他们更向往高处的世界!

据统计,只有大约一半的婴儿是在1岁左右学会走路的,在10-15个月期间学会走路都是正常的。

孩子走路早晚和智商没有关系,而是和以下因素有关:

1、性格

有的孩子性格比较着急,会翻身的时候就想着爬,会爬的时候就想着站起来,能站起来的时候就心急火燎地想着走路了。

所以,这样的孩子一般走路都会比较早,毕竟性格摆在那儿。而且一旦孩子表现出强烈的想走路的欲望,父母自然而然就会训练孩子。

不过,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天性活泼,想早早走路的。也有一些孩子,他们性格比较沉稳内向,在没有把握的时候不会随便迈脚,一旦摔倒了他们或许就不想走路了。

2、手脚协调能力

走路是需要人的四肢协调能力的,如果孩子身体比较孱弱,四肢不协调,那么他们很难立刻学会走路。而手脚协调能力好的孩子,只要父母稍加引导就能走路了。

不过,这和智商无关,主要是关乎孩子们的身体素质。

因此,宝妈怀孩子时一定要注意身体,经常到医院产检,不要因为一个不注意导致孩子天生体弱。

3、发育速度不一样

宝宝能否快速学会走路,除了和他的性格以及手脚协调能力有关外,还与宝宝的肌肉力量有关。

腿部肌肉能支撑他们行走,有的宝宝发育比较快,肌肉力量强,所以很快学会了行走;但有的宝宝发育比较慢,自然走路也就晚一点。

每个孩子走路早晚都是因人而异的,跟他们的智商没有关系。因此,父母不要因为孩子走路晚而焦虑不安,觉得孩子智商有问题,不然为什么别的孩子都会走了,自己的孩子还在爬。

同时宝宝的体型也能影响走路的早晚,瘦宝宝一般走路较早。

也有很多妈妈会担心,经常抱着宝宝会不会影响他学走路,答案是不会的。

事实上,不管宝宝什么时候学会走路,这个时间与宝宝的智力和运动技能都毫无关系。

无论时间是早是晚,只不过是不同的走路方式罢了,就像宝宝的个性一样,都是独一无二的。

过早走路可能会出现这些不良后果

第一、影响腿型

这个时候宝宝的下肢、脊柱还处于发育阶段,很弱,此时走路容易因为承受不住身体的重量发育成今后的O型或X型腿,脊柱也会发生变形。

第二、导致扁平足

在足弓尚未较好形成的情况下练习走路,宝宝的全身重量压在足部,很容易使足弓过重而逐渐导致扁平足。

第三、影响身高发育

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,脊柱的增长快于四肢。若没到相应的月龄,就学坐、学站、学走路,可能影响脊柱的正常发育,影响其身高。

第四、影响视力发育

宝宝出生后,视力发育尚不健全,过早学走路,宝宝看不清到眼前较远的景物,会努力调整眼睛的屈光度和焦距来注视景物,致使眼睛疲劳,反复则可损伤视力。

很多家长不自觉地将孩子的成长当作一场比赛:谁先会叫爸妈了,谁会走路了……不甘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。

相对于这些,妈妈们可以多多关注宝宝阶段性的发展,比如说大动作发展:从抬头→翻身→爬→坐→站→走一系列的进步。

尽量去淡化中间的时间节点,注重宝宝自身的发育规律。

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学会走路的话,那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。

1、借助工具

这里的工具主要是指桌子、椅子或者栏杆等可以让孩子支撑身体的东西,当孩子身体没发育好,还不能行走的时候,父母可以用这种方式“训练”孩子,同时锻炼孩子的腿部肌肉。

当然,父母要注意,训练的时间不能过长,同时不管孩子走的好与坏,都要鼓励孩子,让他们对走路这件事产生兴趣。


•医院电话:023-52222278

•人力资源管理科:023-81751601

•急救电话:023-85877120

•地址:重庆市开州区开州大道(西)123号

•邮政编码:405400